(资料图片)
近日有多家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发行上市审核终止,其中既有主板IPO企业,也有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如此密集的撤单,折射出了全面注册制下IPO审核的新常态:IPO并非申报就能上市,业绩佳、申报材料经得起问询才是IPO发审过关的硬道理。
6月底7月初,陆陆续续有多家拟IPO企业打了退堂鼓,包括7家主板IPO企业和4家创业板IPO公司。它们纷纷公告“因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相关规定,交易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这和往年6月30日之前的IPO申报潮形成了鲜明对比。究其原因,有的是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化,业绩下滑,不符合注册制下的上市要求,企业不得不选择撤回申请材料;有的是板块定位不准,企业放弃原来申报赛道拟换板块重新申报;有的是申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短期整改自知无法通过交易所多轮问询而无奈撤单。无论是哪方面原因,都折射出“中途退场”企业的业绩不佳和申报材料质量不过关等问题,有些企业甚至还未回复交易所问询或未被问询就撤回了申报材料,显然对登陆资本市场没有做好万全准备。
全面注册制下,企业上市审核更加透明高效,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并没有减少,中介机构责任进一步被压实。监管部门更关注企业是否符合板块定位,是否满足上市条件,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息披露是否达标等。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在确定上市板块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选择,形成具有强大根基的可持续经营的业务,做实业绩、做强主营业务,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到透明、充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拿到上市“通行证”。对于中介机构而言,要在申报阶段密切关注发行人的业绩变化,对发行人经营状况及其面临风险和问题进行相关尽职调查,扎实做好项目申报准备工作,勤勉尽责,确保申报材料合规和真实,只有当好了“看门人”,才能在保荐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信赖。
日前,因保荐的三家IPO企业出现“一查就撤”的现象,某保荐机构遭到上交所警示,同时被要求进行内部追责。监管的从严从重查处,再一次给证券行业敲响了警钟。“勤勉尽责”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时刻保持敬畏心,提高执业质量,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注册制相匹配的业务能力,形成专业为本、信誉为重、责任至上、质量制胜的执业生态,把好资本市场的入口关,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高。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