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谢玮丨北京报道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从7月29日开始,京津冀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多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单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特大暴雨造成严重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上午10时,河北等16个受灾地区的保险机构收到保险报案万件,估损金额亿元。目前已赔付案件万件,赔付金额亿元。
面对自然灾害事件,保险业迅速响应。记者了解到,在监管机构指导下,相关保险机构快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主动排查出险客户、设立理赔绿色通道、全力配合各地政府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扶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中国平安积极履行保险保障天职,第一时间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机制,快速落实急难救援等应急举措,全力配合各地政府救援工作部署。记者获悉,截至8月2日上午11时,平安寿险已接到4笔出险报案;平安产险累计接到京津冀地区客户报案10837笔,预估理赔金额超过亿元。
当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和公共卫生事件成为重要的全球性议题。在减灾挽损中,保险业的“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提前预警、急难救援、及时赔付,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在帮助受灾群众生活恢复和助力经济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赔尽赔快赔,撑起抵御自然灾害“保护伞”
桥梁坍塌、良田被泡、车辆被淹、房屋被毁……台风“杜苏芮”造成的罕见极端强降雨天气,造成了大范围经济损失。
农业是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近年来,随着农业保险在各地全面铺开,农业保险在稳定农民收入和对冲生产经营风险方面,有效发挥了风险保障作用。
受此次强降雨影响,保定市容城县西牛村肖先生家的100多亩玉米遭暴雨水淹,损失严重。
好在,农业保险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此前,肖先生投保了平安产险河北省中央财政玉米种植完全成本保险。8月2日,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理赔员李鹏接到报案后迅速联系客户,并快速启动理赔程序,指导农户通过线上视频进行初步查勘,并向受灾农户了解玉米受灾面积、预估赔付金额等情况,后续将在实地查勘后快速核定损失并及时赔付。
在肖先生看来,保险帮他挽回了一部分经济损失,也给以后再生产带来了信心。
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曹阳介绍说,公司全力做好防汛救灾理赔服务,“对于受损的农户,平安派理赔人员上门进行查勘定损,提前支付农险的赔款;对受损严重而且资金比较困难的企业,确定损失部分,主动预付了一部分的赔款。”
平安健康是民众最大的祈求,然而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总是如渺小。
8月2日,随着雨势趋缓,北京市解除暴雨黄色预警。当天下午14:15,平安人寿通过媒体报道获悉遇难人员信息。分公司工作人员主动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确认遇难人员为公司客户,随即第一时间与出险客户的保险代理人取得联系。在确认家属状况允许后,平安人寿于当天下午16:30前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客户家中慰问,并提供上门理赔服务。
大雨虽停,但连日降雨导致多个路段积水难以通行,最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工作人员于8月2日晚7时39分抵达客户家中,线上完成资料上传,20:07完成所有理赔申请。仅三个小时后便已结案,只待28万元理赔款到账。
自然灾害总伴随着人身伤亡。一份保险,可分担意外受伤的就医花费,身故赔偿也为生者带来希望。平安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上午11时,平安寿险已接到4笔出险报案。
无论是前线的查勘员、理赔员,还是后方的核保、支持人员,每一位平安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客户的初心与承诺,为每一位平安客户织起“安全网”、撑起“保护伞”。
科技筑基夯实高质量服务内功
作为风险转移、风险保障行业,保险在预防灾害风险、补偿灾害损失方面有着天然禀赋,尤在不确定性加强的当下,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保险业通过参与灾害风险管理中的灾害防范体系、灾害救助体系、灾后经济补偿,以及通过责任保险缓解社会矛盾,在国家风险管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应当成为保障居民生产生活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实后盾。
与灾情抢跑。据介绍,平安产险建立理赔员24小时值守制度,实时响应客户的报案和查勘需求。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最快的一笔理赔结案仅耗时3分钟;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石家庄中支理赔员杨军元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40辆水淹车的定损。
真正做到“济急救难”“雪中送炭”离不开能力建设,要成为“坚实后盾”还需科技支持。
据介绍,在科技赋能防灾服务方面,平安产险通过科技创新,搭建科技应用平台,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保险”解决方案,实现事前提前预警、事中过程减损、事后提升效率,提高防灾防损能力,全力守护客户平安。
风险减量也是价值创造。防范胜于救灾,只有在更上游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才能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成灾之前。
今年年初,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鼓励保险公司提供专业化风险减量服务,切实发挥保险对经济的“助推器”作用。
据介绍,为助力广大客户防灾减灾,确保金融服务畅通,中国平安持续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为应对极端天气,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自5月起就部署了大灾应急预案,每日有专人监控天气变化,实时监控报案情况及案件类型,通过线上大灾平台实现智能派工。平安产险借助鹰眼系统对灾情进行预测评估,通过平安好车主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送汛期灾害预警,提示广大车主及企事业单位注意行车安全和提前预防。
截至8月2日,平安产险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灾害预警超2900万条。同时,平安产险在河北地区派出超1200人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帮助企业客户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减免企业客户损失。
事故预防服务撑起风险“防护伞”、及时赔付撑起民生“保障伞”、科技赋能撑起防灾减损“安全伞”。随着理赔金额与服务人次不断增长,中国平安也在着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真正为客户打造“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保险服务。
坚守本源拓宽高质量发展空间
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关乎国计民生,从来都不是小事。大疫大灾过后,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保险行业再次得到全社会关注。
随着民众消费倾向改变、风险敏感提高、投资需求释放及保险意识进一步觉醒,保险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也要求保险企业更好地满足新的保障需求,优化供给、变革创新,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契机。
在各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头部企业的探索和引领往往能深刻带动和影响整个市场发展。这些企业凭借自身业务优势,驱动行业市场发展。
保险姓保。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保险集团,中国平安坚持保险主业,做精做深保险专业。平安持续4年的寿险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其业绩增长稳健;面向人口老龄化的高端养老和康养业务布局,不断深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以数字化经营持续赋能主业,产险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在持续的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布局下,享有医疗健康服务权益的客户对保险主业的贡献占比持续提升。
举例而言,中国平安已发展成为少数能为客户同时提供全方位金融、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超38%;在平安近亿个人客户中,超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
依托持续增强的综合经营能力,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改革转型逐步显效,2022年实现营运利润同比增长%;平安产险业务稳定增长,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全面助力集团净利润的稳定。中国平安坚守保险本源,坚定不移地担负民生保障“安全网”、经济运行“减震器”、社会发展“稳定器”责任,展现了行业头部企业的不俗实力。
伴随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保险业也将在深度服务经济发展稳定和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撑起平安“保险伞”。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